纳米维景@CMEF 2025 | 相控阵CT海量数据,开启介观影像临床应用新纪元
2025年04月11日
2025年4月8日-11日,以“创新科技·智领未来”为主题的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CMEF)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举行,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家企业同台竞技,数万款科技新品重磅登场。
图片来源:展会现场
在本届CMEF展会上,纳米维景携新质生产力下的CT新物种——中国智造的相控阵CT(复眼24)惊艳亮相,以海量超精数据,赋能临床精准诊疗,开启介观影像临床应用的新纪元。
图片来源:展会现场
创新——“机械旋转”到“光学旋转”的转变
“相控阵CT”不再使用滑环技术,代之以24套一体化射线源阵列式排布成的射线源环和64个探测器模组阵列式分布形成的探测器环组成的“阵列式”双环设计,并通过时序电子精准控制阵列中的射线源进行多模态曝光完成数据的采集,故得名“相控阵CT”。
复眼24是纳米维景研发的第一代相控阵CT产品,实现了从“机械旋转”到“光学旋转”的转变。扫描过程中,不再有离心力的限制,扫描速度可达0.08秒/圈,最薄扫描层厚达0.165mm,重新定义CT的超高精度成像。
突破——不转就高清
传统螺旋CT扫描时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并非精确对应某一特定位置的组织结构,而是该段圆弧范围内物质的综合投影。
其次,受制作材料、制造工艺等影响,当探测器投影角度转变时,先前接收到的信号不会瞬时归零,而是经历一个内在的弛豫与衰减过程。这种延迟响应造成前一角度的信号残余与新角度信号叠加,形成了所谓的“拖尾”效应。
然而,为了能满足动态脏器心脏/冠脉的成像,螺旋CT又不得不通过提高转速来获得更高的时间分辨率来实现。受限于离心力,传统螺旋CT机架的快速旋转已达材料学及工业的极限,难以有显著提升。
相控阵CT独有的“阵列式”双环结构,实现了“机械旋转”到“光学旋转”的转变,不再有离心力的限制,在扫描速度得以指数级提升的同时,亦消除了拖尾效应,大幅提高了CT影像的空间分辨率。
此外,成像的精度还受到探测器像素化程度的影响。传统螺旋CT由于使用了物理切割技术,难以实现探测器的高度像素化,扫描层厚难以突破0.6mm。相控阵CT使用了 “像素内生性分割”的全新技术,探测器像素化的水平达到了0.165mm(ISO模式下),扫描精度实现了一次质的提升。作为第一代相控阵CT——复眼24,扫描精度已达0.165mm暨各向同性,可以精准观察4-6mm肺结节结构及表征,为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同时,由于不再使用二氧化钛对探测器微单元进行物理分割,相控阵CT也不再有“排”的概念。
相控阵CT(复眼24)及其超高清临床图像在展会一经发布,纳米维景展台现场即刻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呈现异常火热的场面。他们有来自行业的专家、国际企业代表,更有来自知名医疗机构的临床专家等。多元化的观众群体与纳米维景的展台接待人员就相控阵CT产品、技术和市场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沟通,并期待会后能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图片来源:展会现场
相控阵CT的横空出世,以其独特理念体系及技术架构,实现了空间分辨率提升64倍、时间分辨率提升3倍、辐射剂量降低50%的创新性突破。其超高精度成像,分辨率可达0.165mm,不仅在微小病灶、微循环、早期肿瘤的诊断上可以发现螺旋CT看不到、看不清的病变及细节,在心脏、冠脉成像上也将带来一系列技术创新及全新的应用场景,真正做到全面实现疾病精准诊断及超早期诊断,有望完善现有指南、改变疾病谱。
图片来源:展会现场
正如纳米维景的首席科学家曹红光先生所言,“我们的愿景是看到纳米级的高清影像”。相信未来相控阵CT的临床表现会更加亮眼,科研创新成果会更加丰富,能更好地服务到全国各大医院。